-
友情链接:
南容本是名门后 孔门圣贤后世颂
话说,在《论语》中,有关南宫敬叔(《论语》中亦说南宫适)的相关记载有三处,我们一一道来。
其一,《论语·公冶长第五》曰:子谓南容:“邦有道,不废;邦无道,免于刑戮。”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孔子在谈及南容即南宫敬叔时,认为南容在国家太平的时候,总能担任其官职,为国家做事,不荒废自己;而在国家昏乱不太平的时候,也能保证自己走在正道上,不触犯国家的法律及相关规定,保持正己的品行。所以,孔子就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——南宫敬叔,这表明孔子对南宫敬叔的认可。
其二,《论语·先进第十一》曰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
孔子多次看到南容南容诵读《诗经·大雅·荡之什·抑》的句子。“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,斯方之玷,不可为也!”白玉上如果有的斑点或瑕疵,可以想法将它磨去而不能让人看见,如果我们说出的话有了错误与疏漏,那是无法收回和抺去的。孔子从南容的这一举动而判定南容是一个很注重自己修养的人,所以,孔子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。前面两个事例,都表明孔子对于南宫敬叔品德品行上的认可。
其三,《论语·宪问第十四》,这里记载了南宫适与孔子的对话。南宫适问于孔子曰:“羿善射,奡(音:奥)荡舟,俱不能其死然。禹、稷躬稼而有天下。”夫子不答。南宫适出,子曰:“君子哉若人,尚德哉若人!”
南宫适问孔子这样的一个问题。他说:“老师啊,羿(后羿)非常善于射箭;奡(音:奥)力大无比,能在陆地上拖着船走,但这两个人一个被寒浞(音:足)所杀,一个被少康所杀,他们两个人都可以说是没得好死,而禹王与稷王他们自己亲自下地种田,最后得到了天下。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啊?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啊?”孔子没有回答南宫敬叔的话,等到他出去了,孔子说:“这个人是君子啊,这个人多么崇尚道德啊!”孔子没有当着南宫适的面赞扬他,而是在南宫适离开后对他表示了认可与称赞。在孔子看来,这样的人,不需要当面去表达,他自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种悟性,因为孔子早就看到南宫适“三复白圭”,对于当下他所提出的问题,其实南宫适本人已经有了答案,孔子再讲就没有必要了,这里也体现了孔子的“因材施教”的教学思想。
这正是:
尊父遗嘱师圣宗,苦修仁义诸事通。南容本是名门后,孔门圣贤后世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